1954年,李奧貝納為萬寶路全新創作的牛仔廣告轟動一時。這讓當時一位行業新人——大衛·奧格威大為震驚,他感覺到萬寶路牛仔已經改變了廣告營銷的玩法。
一次偶然的機會,奧格威聽到一個叫列維的教授宣講“品牌形象”。他豁然開朗,認為這個概念完美解釋了萬寶路成功的原因(他或許認為李奧貝納的觀點“內在的戲劇性”還不夠完美)。奧格威將這個概念寫進了兩本書中,《一個廣告人的自白》和《奧格威談廣告》,兩本書意外地超級暢銷,讓“品牌形象”廣為人知。
奧格威還說了一句豪氣沖天的話——“任何人都可以銷售產品,但有真正的天才能創造一個品牌”,來強調品牌形象的重要性。
奧格威認為,產品不僅僅需要打廣告,更要坐上“品牌形象”的頭等艙,使品牌成為國民生活的一部分,所以“每一則廣告都是為建立品牌形象所作的長期投資”。這讓當時只注短期效果的廣告威力上升了一個長期戰略的層級。奧格威本人被尊為“廣告教皇”,他的兩本書也差不多成了行業的“圣經”(最出名的是第一本,但我更喜歡第二本)。
1950年代,美日一些大型企業紛紛導入CIS系統(企業品牌識別系統)。到上世紀80年代末,太陽神是第一個導入CIS的中國企業,新的品牌形象一上市立刻引起轟動,一夜之間,太陽神成為了保健品翹楚。
于是,大眾都以為導入CIS就是建立
品牌形象。
坦白來講,“
品牌形象”的內涵遠超CIS,包含了后來的很多思想,比如“視覺錘”、“超級符號”其實都沒有超出奧格威最早劃定的這個圈。但是,人們往往將其與后來流行的VI、CIS劃上等號。
且不管大眾怎么看“
品牌形象”的內涵,這個概念,已然成為品牌大廈的基石。
2、品牌知名度
在我看來,對一個品牌來說,僅有Logo、CIS是遠遠不夠的。拿近的來說,如果沒有知名度,再好的Logo就只是個圖形,而不是品牌。
大衛·阿克把知名度分成了三個級別:能認出品牌、能回想起品牌、首先想到品牌。級別越高,品牌知名度也就越高。
打造品牌知名度是廣告人、營銷人、媒體人的祖傳核心技能,這一塊便不再贅述。一些人從知名度出發,發展出了知名度、美譽度、忠誠度等一套組合。這套組合被史玉柱評價為:“這個度那個度,一大堆衡量指標,都是騙客戶多掏廣告費的。”
冥冥之中,史玉柱一語道破天機。
所謂的“知名度、美譽度、忠誠度”并沒有點明品牌的真義,只是廣告營銷人自認為的“發明”。